最近浙江某传媒学院开展社团招新活动,书影协会为增加摊位曝光度,推出了导演红黑榜。
结果真曝光后,他们被骂惨了。
因为红黑榜的数据是这样的。
一般来说,传媒学院出身的,偏爱文艺片,那你商业片拍的多自然不讨喜,这很好理解。
但面对榜单,有一定观影经历的人恐怕都会困惑。
首先,张艺谋和饺子为什么全黑?
要比文艺的话,就要比华语电影在海外拿奖谁拿的最多,这方面张艺谋很有发言权。
他斩获两座金狮,一座金熊,两座英奥,哪怕有人不喜欢他,那他的数据也不应该全黑吧。
同样,要比商业和文艺兼顾最好的话,就要看谁一边票房高,一边豆瓣评分高,这方面的高手当属饺子。
饺子两部哪吒动画叫好又叫座,哪怕再有人不喜欢它,他的数据也不应该惨淡成这样:
近 50 人给他差评。
其次,邵艺辉为啥这么全红?
邵艺辉两部电影在豆瓣评分很高,票房也不错,是年轻女导演的代表。
但她目前只有两部作品,就想跟这些名导并列,有点为时尚早。
毕竟拍了一两部佳片后,推出平庸作品的情况在忻钰坤、毕赣等年轻导演上出现过。
但这时候邵艺辉偏偏这么多全红。
然后,周星驰为啥几乎全红?
讲完三个导演的事后,你似乎看出点头绪来了,会觉得被打差评是因为作品太大众了。
但问题是周星驰就是大众的代名词,曾经香港票房之王,结果也几乎全红。
你总不能说他的喜剧里有费里尼、塔可夫斯基般的晦涩吧。
(周星驰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这一颁奖戏份被视为他对评委不懂表演艺术的讽刺)
不过周星驰还有一个头衔是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
再把李安、姜文、娄烨、贾樟柯这些几乎全红的导演放进来,你可能会觉得,因为深刻剖析了社会问题,解构了社会现象,所以被好评。
可是,同样有剖析过社会问题的冯小刚和文牧野又得到了大多的差评。
当然导演不一定非要这么尖锐,风格可以多样。
所以吴京、郭帆、王晶、徐克原本也有机会进名单,但因为画布空间有限,就不能跟其他名导一决高下了。
但到这里,很多人依然忽视了榜单上唯一的已故导演——杨德昌为啥那么多全红吗?
很多电影学院的大一学生可能没看完过他的作品,甚至是完全没看过;看过了也大概会觉得《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种慢条斯理的寡淡味,不及诺兰卡梅隆有冲击力。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一个角色戏说了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
那为啥还这么全红?
因为很多榜单都把他排华语导演第一,有品位的评委这么选,我也这么选,准没错。
最后当我们再次回看整张图,马太效应出现了:
一旦你红了就全红,一旦你黑了就全黑;
很少有那种红黑都占明显比例的情况。
这时候我们再总结一下:
你说投票者喜欢文艺片,结果最文艺的张艺谋全黑。
你说投票者讨厌商业片,结果最商业的周星驰全红。
你说投票者偏女性口味,结果最直男的几位导演高票红。
所以投票结果让人看了毫无头绪,很难猜测出传媒学院里电影爱好者的整体偏好。
如果有一个逻辑自洽的标准,别人或许多称赞几句有自己的思考。可惜没有,以致于校友都来吐槽了。
说这是另一个校区的人做的,他们很傻。
这就是电影评论圈的现状,彼此看对方都是傻子。
管你什么标准,喷对方不懂艺术就行了。
对了,你一定想知道旁边作家红黑榜什么样?答案是这样的:
没上榜一位诗人,事实上改开后中国文学的一次突飞猛进就是北岛舒婷等人带来的。
也没上榜一位网文作家,最近几年网文极大拓展了文学版图,让作家变得有大钱可赚。
投票者有自己的自由,所以主观点没什么问题,但出题的人不全面就足以见仪式潦草了。
最关键是,这里面除了写《三体》的刘慈欣,其他人几乎没差评,非常奇怪。
因为大刘作品改编的电影卖座,所以大家嫌弃一位亲近市场的作家吗?
其实还是那个道理,哪位作家最厉害不重要了,管你什么标准,明里暗里用投票嘲笑对方不懂艺术就行了。
面对这两个混乱的结果时,非要解释一下的话,只能说:
样本量不够,画布又小,一个人还可以投多票,结果就像是在整烂活了。
创作这种东西很主观,解读这种东西也难免主观。
这样的例子多的不胜枚举。
有的人会把王家卫和王晶排在中国最好的导演前三,又让周星驰和陈思诚、高希希并列。
可能是因为他只看过这些电影,那至少不是拾人牙慧。
另一边,虎扑评分很多时候也非常主观。
自己根本没看过他的作品,没用过他家产品,没关系,但就是要显得自己品位独特。
只要不是全部人都没听过的那就没问题,所以你要选一个不那么冷门的冷门。
然后为了释放某种优越感,其实也是人云亦云的结果。
这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谁年轻时不像一个文艺青年呢,书读的未必多,但想的一定多,还总闷闷不乐地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
" 现在的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了。"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中一幕,用来致敬《英雄本色》中小马哥形象)
只是现在唱反调的门槛越来越低。
不需要懂电影,不需要看电影,都不需要。
姜文在《邪不压正》里不就吐槽过吗:
" 我没看过的电影能是好电影吗?"
甚至不识字都行。
只要你会五个字,就能成为知名影评人,可我们不就是经常在做这样无厘头的事吗?拍短视频又不用打什么字。
因为流量机制喜欢有意无意去颠覆人类逻辑,所以让不需要逻辑的行为能一火再火。
事实上,很多投票是没有意义的。
李同学纯粹是因为名字简短和一开始有人提他,所以莫名其妙拿下 129 万投票,当了三班班长。
第 6 套军训服纯粹是因为最丑,所以被网友选上成了某学院的军训服。
绍兴兜率天宫纯粹是因为最累人,所以被网友选出来,让一个公司的人夏天去团建。
恶搞才是关键,真情从未流露。
线上线下投票道理都差不多。
你在乎的理性,他们未必在乎;你填充的情绪,他们添油加醋。
这时候仔细去分析梗里哪些合理哪些恶俗,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毕竟越投票越从众,越从众结果就越违背市场实情。
但我们始终要追问一下:
当一个人欣赏趣味跟市场严重背离时,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呢,还是钻进了牛角尖里呢?
看到红黑榜的第一瞬间,我想到的是这样一幕。
周星驰邀请冯小刚来客串,冯小刚演黑帮大佬,他在大街上走,捏了一把女伴的屁股,然后吐槽:
" 我做什么生意都不会做电影,星期天电影院一个人都没有。"
如果你投票能投出好票房,那大导演们恨不得你天天骂他们,因为电影难卖座了。
冯小刚的预言怕要成真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