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官员于周一表示,将放宽数字资产相关规则,并推出代币化试点计划,以推动数字资产交易与投资。目前,香港正致力于打造全球主要金融科技及数字资产中心。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简称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Julia Leung)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会议上透露,证监会将于周一放宽规则,允许本地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与海外关联公司共享全球订单簿。
此举将放宽现行规定。此前规则要求,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订单簿(即虚拟资产买卖订单清单)必须在香港本地 “隔离运作”;而新规旨在让平台运营能够接入全球流动性。
此外,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现可向专业投资者分销虚拟资产及受香港监管的稳定币,且不再要求这些稳定币需具备至少 12 个月的运营记录 —— 此前规则明确要求稳定币需满足 “运营满 1 年” 的最低门槛。
当前,全球市场对数字投资的需求大幅上升,香港正加大力度与新加坡、美国展开竞争,以巩固其金融科技中心地位,此次监管调整正是在此背景下推出。
与此同时,香港事实上的中央银行(即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香港整个金融业有望从数字转型及代币化领域的投资增长中获益。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简称 “香港金管局”)于周一公布 “金融科技 2030” 路线图,重点聚焦数据、人工智能、抗风险能力及代币化四大领域。
香港金管局表示,作为该路线图的一部分,将升级其 “金融科技沙盒 Ensemble”,允许在代币化存款及数字资产领域开展实际价值交易。
“我们现已着手培育成熟的实际价值应用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代币化存款可发挥显著优势,首个切入点将是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Eddie Yue)在同一论坛上表示。不过,金管局尚未披露这些实际价值应用场景的具体细节。
余伟文补充道:“数字转型的发展势头,体现在大量的技术投资上。未来三年,预计每年的相关总支出将超过 1000 亿港元(约合 129 亿美元)。”
今年以来,香港已涌现多只港元及美元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这一现象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原生数字资本正积极寻求能产生收益的投资标的。
两家全球大型银行的高管于周一表示,随着数字货币逐渐成为主流,代币化产品正日益受欢迎,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
汇丰银行(HSBC)行政总裁纪勤(Georges Elhedery)在小组讨论中指出,该行在香港推出的代币化黄金产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同类产品,且 “获得零售客户的广泛采用”。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行政总裁温拓思(Bill Winters)也在同一小组讨论中表示:“我们认为,未来几乎所有交易最终都将在区块链上结算,所有货币也都将实现数字化 —— 我相信香港的领导层也认同这一观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