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30日讯(记者 邹俊涛)10月30日,财联社记者从、等多家国有大行三季报业绩说明会获悉,自9月正式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以来,截止到9月末,相关贷款余额同比多增迹象明显,客户申请积极性逐步提升。
关于零售信贷风险方面,农业银行方面表示,预计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有望逐步改善。
多家大行称贷款贴息政策背景下贷款余额同比多增
农业银行个人信贷部总经理查成伟表示,自9月1日贴息政策实施以来,农行个人消费贷款增长219亿元,同比多增49亿元;贷款投放881亿元,同比多投125亿元,目前已服务贴息客户110多万户,较好助力了居民消费水平提升。
查成伟进一步表示,下一阶段,农行将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满足客户需求,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全力把消费贴息工作“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将国家好的政策精准传导至千家万户。
查成伟在会上透露,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9.33万亿元,增长5191亿元。其中,个人经营类贷款余额2.99万亿元,增长4918亿元;含信用卡在内的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1.46万亿元,增长1261亿元。
另一家大行,建设银行也同样指出,在个人消费财政贷款贴息政策背景下,相关贷款余额出现同比明显多增迹象。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业绩说明会上指出,建设银行高度重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458亿元,较年初新增1177亿元,同比多增298亿元。并表示,随着政策宣传覆盖面扩大,客户服务能力提高,客户申请积极性将逐步提升。
关于当前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如何,生柳荣表示,定价方面,建设银行消费贷款坚持风险定价的基本逻辑,保持量价平衡发展,利率水平整体平稳。
据了解,8月1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从2025年9月1日起,居民在六大国有银行、十二家股份制银行及五家消费金融机构申请的个人消费贷款,可获得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支持。官方表示,相关举措意在通过财政和金融的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
部分大行表示零售贷款风险有望逐步改善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的零售信贷风险话题。今年中报,副行长王颖指出,今年以来,零售信贷全行业无论是在发展端还是在风险端,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指出“零售信贷风险拐点未至。”
今日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农业银行信用管理部副总经理武欣表示,未来一个阶段,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红利的落地见效,持续激发消费潜力、稳定市场预期,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预计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有望逐步改善。
武欣指出,近年来,农行积极采取优化产品模型、完善业务流程、加强存续期管理、强化风险排查与处置等措施,全力做好零售业务风险防控。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的不良率1.27%,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95.08%。并表示,“ 我们有信心保持零售贷款资产质量稳定并处于同业较好水平”。
建设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纪志宏表示,今年以来,建设银行坚持为扩内需促消费注入金融动力,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零售类贷款业务风险形势。并指出,“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建设银行零售类贷款资产质量保持平稳可控。”
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建设银行集团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82%,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集团拨备覆盖率235.05%,较上年末提升1.45个百分点。
纪志宏表示,下一阶段,建设银行将不断完善集团一体化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强管控、调结构、夯基础,持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预计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核心指标表现处于合理区间,风险抵补能力继续保持充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