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贵圈》栏目 闫妍
今年,金价涨幅超过六成,尤其近两个月价格起伏更为剧烈。这一切,似乎与“无缘”。
本月28日晚,周大生发布公告,第三季度营收为21.75亿元,同比下降16.71%。《贵圈》栏目梳理发现,2024年第二季度至2025年第三季度,周大生营收已连续6个季度同比出现下滑,降幅分别为20.89%、40.91%、18.79%、47.28%、38.47%、16.71%。
除此之外,周大生核心的加盟业务收入也在大幅下滑,本季度加盟业务营业收入33.45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6.34%。门店数量在前三季度净减少达333家。
而就在发布财报的前几天,一场标的额高达2.11亿元的天价诉讼落槌,最终以周大生赔偿278万元告终。
对此,周大生投资者关系部门在回应《贵圈》栏目问询时表示:“该事件并未对本期利润和股价表现等构成影响”。关于被冻结资金的状态,对方回应称,“走完程序就会解除(冻结)了。”
财务承压,已6个季度营收下滑
10月28日,周大生披露了第三季度财报,其整体财务状况依然承压。
周大生公告,第三季度营收为21.75亿元,同比下降16.71%;归母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13.57%。前三季度营收为67.72亿元,同比下降37.35%;归母净利润为8.82亿元,同比增长3.13%。
虽然周大生的营收仍处在下滑趋势,但较上半年收入下降幅度已经有所减小。周大生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97亿元,同比下滑43.92%,近乎腰斩。
而这一下滑趋势在2024年已显现,去年全年周大生实现营收138.91亿元,同比下降14.7%;归母净利润10.10亿元,下降23.2%。
《贵圈》栏目梳理发现,2024年第二季度至2025年第三季度,周大生营收已连续6个季度同比出现下滑,降幅分别为20.89%、40.91%、18.79%、47.28%、38.47%、16.71%。
分产品来看,素金类产品成为业绩下滑的重灾区。周大生三季报显示,2025年1—9月,镶嵌类产品营业收入 5.56 亿元,同比下降 4.89%,营业收入占比8.22%;素金类产品营业收入49.42亿元,同比下降44.44%,营业收入占比72.98%;品牌使用费收入5.69 亿元,同比增长3.03%。
报告期营业收入按业务渠道划分:自营线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42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86%;电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45 亿元,同比增长 17.68%;加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3.45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6.34%;黄金产品批发销售收入23.11 亿元,同比下降64.58%。
2025年1-9 月,周大生累计实现营业毛利额为 20.14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9.46%,其中:自营线下业务实现销售毛利额 4.7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1.21%,线上(电商)业务实现销售毛利额4.8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4%,加盟业务实现毛利额9.32亿元,较上年同期毛利额下降22.15%,宝通供应链服务、小贷金融及其他业务毛利合计1.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3.76%。
周大生在三季报中表示,受益于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及金价上行带来的定价红利,报告期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9.74%,较上年同期提升 9.16 个百分点,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渠道贡献变化以及金价红利释放等因素,整体毛利率提升明显,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收入规模下滑带来的盈利压力。
今年超300家门店关闭,加盟店大幅萎缩
营收持续下滑同时,周大生的加盟业务也在不断萎缩。
周大生三季度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终端店数量为4675 家,其中加盟门店4275家,自营门店400家,终端门店数量较上年同期末净减少560 家,较年初净减少333家,其中加盟门店净减少380家,自营门店净增47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6月末,周大生品牌终端门店数量为4718家,其中加盟门店4311家,自营门店407家,较报告期年初净减少290家。2025年上半年,公司撤减终端门店494家,占报告期末门店总数的10.47%,其中自营门店撤减32家、加盟门店撤减462家,其中因加盟客户选址重开或变更经营主体撤减的门店为67家,剔除该因素影响报告期加盟撤店数量为395家。
这也意味着在第三季度,周大生净关闭的43家终端门店中,加盟业务是“绝对主力”,贡献了其中36家,占比高达83.72%。
对于终端门店数量减少的原因,周大生方面表示,“公司持续优化渠道质量,淘汰关闭低效门店,强化自营体系,聚焦核心商圈与高效区域,线上业务持续发力。”
嘉世咨询合伙人李应涛向《贵圈》栏目表示,周大生此次业绩大幅下滑,其核心问题源于内部对加盟商模式的过度依赖。
在他看来,这一模式本身具有双面性:在市场景气、消费需求旺盛的上升周期中,企业能够通过加盟体系快速扩张、占领市场,实现规模与业绩的倍增,此时加盟模式如同业绩的“放大器”。然而,一旦外部环境转差,如当前黄金消费市场整体承压,该模式的脆弱性便暴露无遗,甚至直接冲击品牌方的营收,反而转变为拖累业绩的“减速器”。
李应涛进一步分析表示,“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可以说是周大生的一次主动战略收缩,但我认为更准确地理解是,在外部市场压力之下,其加盟体系正在经历一场由加盟商主导的被动出清。问题的核心在于,当前高金价、高租金与线下人流减少的三重压力,严重削弱了加盟商的单店盈利能力,使得关店止损成为普遍的现实选择。而周大生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加盟体系,其业绩本质上取决于向加盟商批发出货的规模。因此,当加盟商因经营困难而集体收缩时,周大生的业绩出现大幅萎缩,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2亿天价诉讼落幕
就在发布财报的前几天,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二审《民事判决书》,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起持续近两年的合同纠纷案,最终以周大生赔偿278万元告终,仅为原告诉求金额的1.3%。
这起引发市场关注的合同纠纷案始于两年多前。2022年初,周大生拟与深圳市水贝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合作,推广“周大生贝卡”套餐业务。
然而,项目在筹备阶段就因客观原因终止推进。水贝卡公司因项目终止与周大生产生纠纷,提出了高达2.11亿元的诉讼请求。2023年12月,水贝卡公司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导致周大生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实际被冻结资金达8044.83万元。
经过审理,2024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周大生向水贝卡公司赔偿278万元。水贝卡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周大生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对278万元应收保证金足额计提坏账准备,因此判决结果不会对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产生影响,被冻结银行账户也将依法解除冻结。
对此,周大生投资者关系部门在回应《贵圈》栏目问询时表示:“该事件并未对本期利润和股价表现等构成影响。”关于被冻结资金的状态,对方回应称,“走完程序就会解除(冻结)了。”
联手无忧传媒求生? 专家:业绩反转很难
面对业绩压力,周大生正加速向线上转型寻求突破。
今年9月,周大生发布公告,拟与无忧传媒、海南金生无忧文化产业投资中心、副董事长及副总经理周飞鸣共同投资5000万元设立合资公司三亚周大生无忧共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其中,周大生以货币方式出资22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5%;无忧传媒集团以货币出资15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海南金生无忧以货币出资95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19%;周飞鸣以货币出资3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
据了解,在直播业务上,周大生将开放店播矩阵授权;IP孵化方面,双方将联合培育珠宝垂类达人;供应链方面,双方将共建海南离岛免税供应链。此外,海外业务方面,双方将搭建TikTok珠宝电商平台,推广周大生系列IP。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合资方之一周飞鸣系周大生实际控制人周宗文与周华珍之子,同时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及副总经理。有数据显示,周宗文、周华珍和周飞鸣三人合计持有公司63.33%股权。
电商业务正成为周大生新的增长点。周大生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强调,报告期公司强化自营与电商渠道建设,加大轻量化、高性价比产品供给,“悦己”与“轻珠宝”类型的产品销售占比提升,有效对冲了传统黄金品类因价格高企导致的需求疲软。
然而有业内专家对此战略持保留态度。李应涛表示,“此次周大生与无忧传媒的合作,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线下渠道的损失,但若指望其实现业绩反转,恐怕仍较为困难。”
他分析,主要源于两点原因:“首先,黄金消费本身具有较强的体验属性,而线上模式在体验环节存在天然短板,因此其角色更偏向于补充而非主力。其次,在周大生的销售体系中,加盟渠道长期以来占据核心地位,其业务体量巨大,当前加盟渠道正处于快速收缩阶段,而线上渠道的增量尚难以完全填补这一缺口。因此,短期内很难实现业绩快速反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