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29 日)上午举行的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新任发言人彭庆恩对 " 和平统一后,台湾有七个‘更好’ " 进行了解读。
新任国台办发言人、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彭庆恩
彭庆恩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智慧,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有利于统一后台湾长治久安 "。
彭庆恩强调,和平统一将给台湾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巨大机遇,将给广大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彭庆恩指出,祖国大陆人口多,市场广,产业强,完全容得下来自台湾的商品和企业。立足祖国大陆超大市场和规模经济优势,结合自身科技特色和人才优势,台湾经济发展将焕发新的活力。
这里强调的核心,实际上是两岸的经济互补性。这种互补性不仅能帮助台湾企业拓展生存空间,还能通过深化两岸经贸合作,为台湾整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台湾作为岛屿经济体,面临市场狭小、劳动力成本高企、供应链高度依赖外部以及产业升级压力等问题。中国大陆的 " 人口多、市场广、产业强 " 特性,能通过提供低成本生产基地、巨大消费市场和完整产业链,帮助台湾企业化解这些难题。如台湾食品企业顶新集团和统一集团,早年进入大陆市场时,就借助大陆消费升级趋势,将方便面和饮料产品迅速推广到全国,销售额从台湾本土的有限规模扩展到大陆数百亿的量级。
同时,台湾许多产业,如半导体、精密机械等,都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但它们都不得不面对地缘政治风险和物流成本高企的困境。而中国大陆有着完整的电子和制造业集群的强大产业基础,劳动力充足、土地广阔,能与台湾优势互补,形成深度融合。两岸产业链融合,又能够使台湾集成电路、生物科技等优势产业与大陆的规模经济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2024 年 9 月,大陆方面恢复输入台湾地区文旦柚。此前,因从台湾地区输入大陆柑橘类水果中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等不合格情况,海关总署自 2022 年 8 月 3 日暂停了台湾地区柑橘类水果(包括文旦柚)输入大陆。资料图
尽管民进党当局小动作不断,但两岸经济深入融合的大潮势不可挡。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大陆从台湾进口约 2177.82 亿美元,同比增长 9.3%;大陆向台湾出口约 751.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9.8%。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高达 1425.94 亿美元,遥遥领先台湾对美国的 648.82 亿美元贸易顺差。大陆在台湾进出口贸易中的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统一之后,台湾的旅游产业也将受用不尽。在 2010 年至 2019 年的 " 黄金十年 " 间,大陆游客曾是台湾旅游业的核心支柱,贡献了高达 40% 的入境游客总量和近半数旅游外汇收入。2015 年峰值时,大陆游客年均突破 400 万人次,推动台湾观光产值激增至约 140 亿美元,占 GDP 比重超过 3%。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到日月潭、阿里山,这些热门景点因大陆团客爆满而门票收入翻倍,周边餐饮、旅宿和伴手礼产业随之繁荣。
资料图
然而,2020 年民进党当局以疫情为借口禁止大陆居民赴台,叫停岛内旅行社经营赴大陆团队游业务,迄今未解除 " 禁团令 "。在大陆游客锐减九成以上的情况下,台湾旅游业损失惨重,2020 年观光外汇收入更是暴跌至不足 50 亿美元,众多酒店、旅行社倒闭或裁员。可以看出,大陆游客不仅是 " 消费引擎 ",更是维持台湾旅游产业链完整性的关键一环。
为了帮助台湾旅游业界,大陆方面一直在想办法、求突破,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和各领域交流常态化。如去年年底,文旅部就开始积极筹备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反观民进党当局,不仅拒不回应全面恢复两岸客运直航航点航班,还长期搁置大陆居民首批赴台团队游的名单。
可以预见,当阻挠大陆民众走进台湾的种种障碍被彻底清除,当两岸旅游彻底恢复正常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陆民众走进宝岛观光旅游," 黄金十年 " 的数据相信会被一次次刷新,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相关产业将蓬勃发展,台湾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 和平统一 " 带给台湾的获得感也将落到实处。
台湾日月潭景区 图源:新华社
在今天(29 日)彭庆恩的介绍中,还特别提到了 " 两岸实现互联互通、应通尽通,台湾的能源资源保障将得到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发展 "。其中," 能源资源保障 ",对于缺水缺电的台湾而言,至关重要。
近年来,台湾岛内在供水供电方面的民生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供水方面,岛内高度依赖降雨和水库蓄水,但受限于地形狭窄和季风气候,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导致枯水期供水紧张。目前,全岛有效库容仅约 20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不到全球平均 1/6,加上海水倒灌、老旧管线漏损率高达 20%,使得农业灌溉与民生用水之间的冲突频发。此外,缺水危机还制约着岛内产业的发展。如台积电等高耗水产业,需自建海淡厂或购买水权,更是凸显公共供水体系弹性不足。
台湾第三核能发电厂 资料图
供电方面,台湾电力结构过度依赖于天然气等进口能源,与 " 废核 " 后的火力发电,造成供电稳定性与成本的双重压力,2021 年至今已发生过多次全岛大停电的事件。其根源在于备用容量率常年低于 10%、输配电线路老化及离岛输电瓶颈,高雄等南部地区的加工出口区经常还面临限电的风险。在民进党当局 " 非核家园 " 恶政下,今年 5 月 18 日,台湾最后一座核电机组核三厂二号机组正式停机,再减少百万千瓦基载电力,进一步加大了供电缺口与电价上涨的压力。
向台湾金门供水的福建省晋江流域东溪中游的山美水库 图源:福建 日报
事实上,从 2018 年 8 月 5 日起,祖国便已向台湾金门供水。截至 2025 年 8 月,福建沿海地区累计向金门供水超过 4300 万吨。两岸统一后,供水范围可覆盖全岛。大陆可通过 " 南水北调 " 东线延伸或闽台跨海调水工程,将福建闽江、江西赣江丰水期余量输台,补足台湾水库总库容,切实改变岛内人均水资源全球倒数第六的结构性缺水。同时,大陆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可低成本地复制推广到台湾高雄、台中,农业灌溉与民生保障之间的用水冲突将大幅缓解,提升台湾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韧性。
能源方面,大陆可通过 " 西电东送 "" 西气东送 " 及南海油气管道,将四川水电、山西煤电、新疆天然气等稳定能源直供台湾,彻底终结岛内电力高度依赖进口与备转容量率常年处于低位的窘境。另外,统一后,台湾还可接入大陆特高压骨干网,实现跨海联网,备用容量瞬间提升至大陆电网的千万千瓦级。届时,台湾南部加工出口区将告别限电风险,台积电等高耗能企业更可获得稳定的基载电力以及实惠的电价,直接降低晶圆代工的成本。
这两天,新华社连续 3 天刊发署名 " 钟台文 " 的文章,引发岛内热议。台湾《旺报》社评称,民进党 " 执政 "9 年多,坚持 " 抗中仇中 " 的结果是两岸团体旅游冻结、学术交流骤减,对大陆投资与贸易双双萎缩,对台湾传统产业与人民生活造成明显的伤害,可见 " 两岸不交流的结果,并没有给台湾带来什么好处,反而让台湾的路越走越窄 "。
29 日,国台办发言人彭庆恩介绍,国台办将用好 "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 " 脸书账号这一新的沟通平台,多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从 10 月 18 日上线至今,该账号已收获 3.4 万粉丝。图源:"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 " 脸书账号截图
两岸和平统一,台湾的路则将越走越宽,越走越好。除了上述的几个方面之外,还有更多的 " 更好 " 在路上。无论是国际地位和安全保障,还是在文化、政治、社会层面,统一后,台湾以及台湾同胞都将多一份自信与从容,共享祖国统一和平红利,共同缔造两岸的长远福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