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打越红,雪压越甜。”一颗北国山林间的红菇娘果,如何同80年前一段悲壮史诗隔空对话、血脉相连?

《北国红菇娘》演出剧照
9月18日晚,国家京剧院复排现代京剧《北国红菇娘》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落幕。大幕合上又启,八位身着抗联军装、面庞青春坚定的“女战士”携手登台鞠躬,台下掌声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许多观众眼中泪光闪烁,大家纷纷高举手机记录下这 感人一刻。

演员集体谢幕照
“恍惚间真觉得站在眼前的,就是那八位可敬的革命先烈。”资深媒体人白先生在散场后对记者感慨道,“演员们个个情绪饱满、台风扎实,把每个角色的特质都刻画得入木三分,那股子感染力直往人心里钻。不愧是国京培育的青年力量,能把革命先辈的英雄气概演绎得如此生动动人,着实难得。”

《北国红菇娘》演出海报
《北国红菇娘》并非一部新剧
该剧首演于1995年,由著名编剧戴英禄、邹忆青执笔,导演白继云、任凤坡等名家联手打造,同年即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国家京剧院“现代戏代表作”之一。作品以抗日战争中“八女投江”真实事件为蓝本,将八位东北抗联女战士英勇殉国的历史,与北国野生红菇娘“越经风霜越甘甜”的意象相融合,以戏曲语言书写了一部烽火中的女性史诗。

王勇院长(中)在此次排练期间多次到场指导
时隔三十年,国家京剧院在今年重启复排。院长王勇表示,此举是推进“人才兴院”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经典剧目的再度创作,“以演带培、以剧促练,全面提升青年演员的艺术素养。”

排练照
据王勇介绍,从剧本整理、导演、音乐设计,到舞美、服装、灯光等环节,主力创作人员均为“80后”“90后”;演员与演奏员则以“90后”“00后”为核心。他们用百余天“早中晚三班无休”的高强度排练,换来舞台上的精准亮相。

姜美伊扮演冷云
艺术总监袁慧琴与赵建华、陈淑芳等老一辈艺术家组成“指导天团”,从唱念做打到情绪处理,对青年演员开展“沉浸式教学”。“我们不仅要演行当,更要塑造人物。”在剧中饰演指导员冷云的姜美伊说。她所扮演的冷云,既是指挥员也是教师,层次丰富。“每一次排练都是一次精神洗礼。”
“八女投江”,一人一色气壮山河
“八女投江”是乌斯浑河畔的青春绝唱,更是抗日战争中一段悲壮的真实史诗: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率领杨贵珍、安顺福、胡秀芝、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朝鲜族)共8名女战士,在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畔遭遇日军围剿。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的逼降,她们宁死不屈,纷纷毁掉枪支,齐声高唱《国际歌》,相互搀扶着毅然走入冰冷的乌斯浑河,集体壮烈殉国……其中,年龄最小的烈士王惠民时年仅13岁。

李晨(中)扮演王惠民
不论是三十年前将“八女投江”的故事搬上舞台,还是此番由国京青年军们联袂再度演绎,京剧《北国红菇娘》都并未将人物呈现符号化。
姜美伊扮演的冷云,沉稳刚毅,指挥若定;杨杨扮演的安顺福,如长姐慈母,柔中带刚;李晨扮演的王惠民,年纪最小却勇敢无畏,天真与决绝交织呼应;宫澜奚扮演的胡秀芝武戏刚烈、唱腔激越。

杨雨辰扮演李凤善
更添,杨雨辰扮演的李凤善背负创伤却坚韧不屈,戏剧张力十足;王致贤扮演的杨贵珍从压抑到觉醒,情感转变细腻动人;王佳涵饰演的黄桂清文静内敛,却信念如钢;张力文饰演的郭桂琴乐观开朗,念白铿锵、感染力强。
“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能看到自己,也能照亮历史。”一位观众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不是重复,是重生。”在王勇院长看来,复排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艺术的再造与升级。据介绍,本次版本在保留原剧精华的同时,在音乐编配、舞台调度、武戏设计等方面均融入当代审美。鼓师倪麒森、琴师宋荣臻与演员严密配合,“声”动全场,推进“音乐叙事”与“表演情绪”同频共振。

演出剧照
“宁投寒江死,绝不屈膝生。”这句唱词不仅是八位女战士的生命绝唱,也成为舞台之上贯穿全剧的精神主题。正如剧中借红菇娘意象所喻:霜越打,果越红;雪越压,味越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