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香港站/赵岚
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持续高涨,港股上市的中资企业正乘此热潮开启新一轮融资活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香港市场股权融资活动规模已扩张至约510亿美元,达到四年来的最高水平。当中新股集资额累计超过1300亿港币(约16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企业上市后的再融资规模升幅更为显著。
本周,两家香港上市公司宣布完成发行可换股债进行再融资活动。内地科技企业龙头阿里巴巴16日宣布完成本金总额约32亿美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优先票据发行,债券可转换为阿里的美国存托凭证(ADR)。无独有偶,中国保险同样完成港元H股零票息可转债溢价发行,融资规模155.56亿港元(约20亿美元),由不少于六名独立认购人发售债券。
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球发行可转债募资规模超过330亿美元,超过了过去两年融资总和。
市场对头部企业可转债的兴趣持续升温。参与阿里可换股债的发行机构包括巴克莱、花旗、汇丰、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银。在发行消息宣布当日,阿里可转债认购量已达到发行规模的数倍,当日下午停止接受亚洲投资者认购订单,其可转债的转换溢价区间由27.5%至32.5%,调整至30%至32.5%。方面透露,其H股可转债发行长线投资者认购比例超过七成。业内认为,这一比例体现了资本市场对行业头部公司基本面和中长期发展的认可,表明专业机构看好中国企业长期发展潜力。
中企可转债“供应增加” 外资“抢购”尤嫌不足
除阿里和太保之外,今年以来百度集团、、、等多家港股上市公司均有发行“零息”可转换债券或“零息”可交换债券,券商从业者也正迎接新一轮机遇。
有逾20年从业经历的基金经理对新浪财经表示,对于优质中企的可换股债交易,即使基金经理可赚取的费用很少,但由于对香港股市取态乐观,所以争相认购头部企业的可换股债,今年类似交易的数量和频率显著上升,预计港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活动还没有达到顶峰。
国际证券策略师伍礼贤对新浪财经表示,自从特朗普对中国的经贸态度明确后,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购买力随之反弹。即使在美国“S规则”框架下,美国境内资金被严格限制投资境外资产,但外资机构仍在通过各种手段认购中国资产,当中就包括外资通过香港海外分部认购。
市场人士透露,中企可转债的发行速度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外资对中企的兴趣“显而易见”,例如阿里可转债认购量达到数倍,今年于香港上市的也有相当程度的外资参与。投资者可能并不会考率“S规则”这种政策性美国本土保护因素,只会考虑“有利可图”。另外,在“S规则”下,美国机构的海外分部被免除了部分对美国监管备案的义务,因此反而能够加速执行交易的速度。
同时,外资机构对中企的兴趣似乎超过了对市场波动性风险的忧虑。
年初至今,香港恒生指数涨幅约30%,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更超过40%,这些数据给予外资充分的信心。伍礼贤认为,阿里等中国科技企业即使近期股价大涨,但估值仍与美国同类标的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仍被低估。况且市场正看好阿里云端的业务的收入增长,公司发行可转债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升级技术,这也是市场中意的部分。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换股债券“进可攻 退可守”。如果发行公司日后股价持续上扬,投资者有权将债券换成股权获得收益,即使公司股价下跌,投资者至少可以获得债券保本的收益。
中企发行“可转债”的障碍
即使香港资本市场持续向好给予更多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挂钩的债券进行融资,不过,目前市场共识美国进入降息周期,较低的利率使企业发行普通债券的利息成本更低,从而导致发行可转债的吸引力下降。美银亚太区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Akshay Sawhey表示,如果美国长期利率的下降速度快于市场预期,那么一些潜在的发行人会更认真地考虑发行普通债券。
此外,企业在发行可转债时也会考虑其持股权益。伍礼贤认为,“如果本身持有比例并不太高,例如只有51%,那企业就不会考虑发行可转债,因为可转债会降低股权的集中度。”
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角度而言,可换股债与普通债券的利息相差不大。通常情况下,普通债券的利息收益略高于可转债。可转债第一年的票面利率通常在 0.3%-0.5% 左右,后续逐年递增,但整体利率水平通常不会超过 3%,而普通企业债券利率通常在 3%-5% 左右,整体高于可转债前期利率。
但可换股债赋予了投资者转股的权利,投资者有机会通过股价上涨获得更高收益,所以可转债的票面利率通常较低,以补偿发行方给予的转股期权价值。
伍礼贤表示,目前香港市场投资情绪高涨,外资看好中国公司的股价表现,百分之几的差额并不是很大的问题。
不过投资者选择中企可转债时也高度警惕“信用”和“流动性”等风险因素。本周,内地房企佳兆业宣布了6档新票据与8档强制可换股债券的债务重组计划,期限从三年到八年不等。其8档强制可换股债强制可转换价为4.05-4.75港元,远高于前一日0.16港币的收盘价。目前佳兆业新票据与强制可换股债券已于9月1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但截至 9 月 17 日,其强制可换股债券和新票据并无交易的公开信息,资金对其反响平平,即使可换股债兼具债权和股权的特点,但高风险企业仍无甚兴趣。
不只“可转债” 龙头中企融资意愿与外资参与度同步升温
不仅在可转债市场,其他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活动同样出现热潮。9月17日,内地龙头科技企业腾讯时隔四年再次宣布发行债券。债券总额为90亿人民币,分别为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计划9月23日于香港交易所上市。
腾讯控股的全球中期票据计划设立于2014年,最近一次发行是在2021年4月13日,公司于2025年9月15日进行了提高计划限额及更新。
此次腾讯“点心债”对应的年利率分别为2.10%、2.50%和3.10%,市场认为腾讯五年期债券的收益率略低于交易员对同类期限、同业债券的收益率要求,相比之下阿里与百度发行的同期离岸人民币债券收益率均在 2.25%-2.3% 左右。
即使腾讯债券利率略低,但市场依旧对其充满热情。此次债券发行的指定银行,汇丰银行表示,腾讯的“点心债”已经吸引了众多优质投资者踊跃参与,销售从开始即保持强劲势头。
截至9月,今年港股市场再融资规模超过2200亿港元,再融资数量超过350起。
还有上市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进行上市融资。计划分拆其黄金业务——紫金黄金国际子公司赴港上市。目前紫金黄金国际已通过港交所聆讯,目标估值超300亿美元,筹集目标超过30亿美元,极有可能成为仅次于宁德时代的今年香港第二大IPO项目。目前,紫金黄金国际正在评估投资者对其IPO的兴趣。
有家办从业者对新浪财经表示,大客户对香港新股市场兴致盎然,紫金黄金国际和奇瑞汽车均有关注。
奇瑞的基石投资人同样出现了外资身影,包含知名外资机构高瓴旗下的 HHLR Advisors, 以及美国投资公司Martis Fund等。奇瑞于9月17日启动招股,不久即获得足额认购,募资净额约84亿港元(约10.8亿美元),预计9月25日港交所上市。
彭博行业研究早前上调香港今年新股融资额预期,认为香港2025年融资规模将达到四年以来最高水平260亿美元。伍礼贤表示,随着美元资产在市场当中的认可度下降,外资对优质中国资产的流入预期有望持续改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