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指出," 要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依托网格,逐户排查受灾情况,解救被困群众,推动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饮水,有病能够及时医治,积极做好受灾地区群众安置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
防汛救灾这场突如其来的 " 硬仗 ",既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 " 试金石 ",更是必须答好的 " 民生必答题 "。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冲在一线的勇气和决心,更要有沉在基层的责任与细致,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在及时回应群众所需中体现担当,在持续跟进关心帮扶中展现作为,真正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转化为防汛一线的实际行动。
想在前," 事无巨细 " 解民困。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绷紧防汛这根弦,把各种困难想在前面,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在前面,用十足的准备应对潜在的风险,才能让 " 汛情再急,群众心不慌 "" 雨势再大,安全感不减 "。要在意识、机制、节奏、措施等各方面全面检视、抢先一步,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向群众普及防汛知识和避险技能,提升群众的防灾自救能力,形成全民参与防汛的良好局面。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河流堤坝、地质灾害隐患点、城市低洼地带等重点区域进行 " 地毯式 " 巡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将 " 绣花功夫 " 下在防汛救灾的每一寸堤岸、每一个角落。
冲在前,"当仁不让" 显担当。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期,放眼山间、地头、库边、道路,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的身影无处不在,蹚着积水排障除险、顶着暴雨转移群众、忍着伤痛清淤通路……这些身影成为逆行在暴雨洪水中最亮眼的红,让人民群众有依靠、有希望。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抢险救援就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战场。党员干部要以 " 我先上 "" 跟我上 " 的果敢担当,在洪水里架起人墙、在滑坡处开辟通道,哪里有险情就像钉子一样扎向哪里,哪里最危险就像旗帜一样挺立在哪里,用 " 硬脊梁 " 扛起最重的担子、托举最大的希望。践行 " 一个都不能少 " 的承诺,优先保障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安全转移,真正在滔滔洪水中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 " 钢铁长城 "。
守在前," 细水长流 "惠民生。暴雨会停,但防汛一丝都不能松懈,保障民生一刻也不能停。防汛救灾不仅要打赢抢险救援的 " 攻坚战 ",更要做好民生保障的 " 持久战 "。洪水退去后,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生产恢复、心理疏导等工作迫在眉睫。如何做实做细做好防汛救灾的 " 后半篇文章 ",更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力。要用心用情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主动深入受灾群众家中,全面了解群众需求,及时动员社会力量,尽己所能调配现有资源,第一时间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不忽视任何一个需求,将 " 雪中送炭 " 的温暖准确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做好持续跟踪帮扶,对诉求集中研判、推动方案完善,因人施策、因户施法,把 " 精准 " 落到具体物资上、贴在生活细节里,夯实温暖民心的坚实后盾。(作者:奚睿安、周璐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